新闻动态
今天上会的三家IPO全部被否 首次0通过率
发布时间:2017/11/29 浏览:2084今天上会的三家IPO全部被否,重庆广电数字传媒(安信+上海市联合律所+天健)、博拉网络(申万宏源+国浩律所+立信)、北京全时天地在线网络信息(中德+北京观韬中茂律所+天职国际)首次0通过率。
备受市场关注的新一届发审委上任以来,IPO通过率降低明显。与此同时,随着IPO常态化发行的持续,“堰塞湖”压力得到明显缓解。业内人士分析,IPO通过率降低或成常态。
数据显示,新一届发审委10月17日上任以来,共审核了56家公司的IPO申请,33家通过,18家企业被否,5家企业的申请被暂缓表决,通过率仅为58.9%。
与今年前三季度比,在新一届发审委的把关下,IPO通过率降低了两成以上。统计显示,今年1至9月,IPO通过率为80.9%。明显降低的通过率引起了业界强烈关注。是暂时现象还是未来常态?据记者了解,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已成为监管重点,IPO通过率降低或成常态。
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“堰塞湖”压力正在逐步缓解。证监会主席助理宣昌能近日表示,2017年,IPO企业从发行申请受理到完成上市,平均审核周期一年3个月左右,较之前需要3年以上的审核周期大幅缩短,直接融资效率显著提升,可预期性增强。
“2016年至2017年10月底,沪深交易所新增上市公司605家,合计融资3411亿元,IPO家数和融资规模均居同期全球前列。”宣昌能说。
无锡方万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绍霞认为,从目前的发审趋势看,一方面,IPO的通过率降低很有可能常态化;另一方面,一些达不到上市条件的排队企业有可能知难而退,IPO“堰塞湖”压力有望进一步得到缓解。
“在IPO常态化的背景下,严把上市公司的准入是常态化能持续的基本保证。”中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袁绪亚表示,IPO申请过会率下降,审核从严,这一态势给市场强烈信号:质量把关是发审委的重要职责。
他认为,严格把握上市公司质量和入口的高标准,将从源头上为证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,这是市场、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共同目标。
陈绍霞说,发审委监察委、终身问责制度的设立将让发审委委员在行使表权时更加审慎。
【延伸阅读】
上交所11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截止到11月24日,证监会按周公布主板、中小板、创业板首发申报企业共518家,其中上交所237家,深交所281家(中小板76家、创业板205家)。
《证券日报》记者注意到,这一数据较此前一周减少了11家。统计数据显示,截止到11月17日,证监会按周公布主板、中小板、创业板首发申报企业共529家。
如果与6月底相比,在近5个月的时间里,排队企业数量减少了119家。统计数据显示,截止到6月30日,证监会按周公布主板、中小板、创业板首发申报企业共637家。
有券商人士认为,IPO排队企业数量减少,一方面是新股发行进入常态化,另一方面是IPO审核加速。但是,在审核速度加快的同时,审核的标准并没有降低。
统计数据显示,截止到11月27日,今年以来,发审委已经否决了65家企业的IPO申请。而自今年10月17日新一届发审委履职以来,共审核了56家企业的IPO申请,其中,33家获得通过,18家被否,5家暂缓表决,通过率仅为58.9%。
在排队企业被不断“消化”的同时,也有新的企业进入排队的行列。统计数据显示,11月20日—11月24日沪深两市新增2家报会企业,其中上交所1家,深交所中小板1家。截至11月24日,今年新增343家报会企业,其中上交所145家、深交所198家(中小板42家、创业板156家)。
证监会按周公布首发申报企业中,2017年终止审查企业共100家,其中上交所32家、深交所68家(中小板17家、创业板51家)。
截至11月24日,今年以来,沪深两市共有409家IPO企业完成上市,募资2118.83亿元。具体看,上交所主板203家,募资1293.95亿元,9家发行中,11家过会待发行;深交所中小板72家,募资331.43亿元,4家发行中,9家过会待发行;深交所创业板134家,募资493.45亿元,6家发行中,10家过会待发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