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40位思明区企业家话改革——京道基金总裁张屹磊: 思明优质服务让企业落地生根
发布时间:2018/10/16 浏览:3476
庆祝改革开放40年,海西晨报特别策划专题栏目——40位思明区企业家话改革。以下分享京道基金总裁张屹磊接受海西晨报采访的新闻报道。
今年“九八”投洽会期间,作为第五届“9·8人才项目资本合作展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首次重磅发布的“厦门人才项目资本榜单”吸引了数百家企业关注。其中,“最活跃投资基金TOP10”中,厦门京道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京道基金”)榜上有名。
股权投资对于创新创业来说,是必不可少的融资手段,很大程度上加速了项目成功的进程。如果说投资人是创业者创业路上的陪跑者,那么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便是其中的穿针引线者。
京道基金坐落在思明区观音山商务营运中心,联合创始人、总裁张屹磊说,是厦门的开放包容、思明区良好的政策执行能力和优质的服务,让他们愿意在此落地生根。
两岸金融中心启动建设 京道基金应运而生
2011年成立至今,管理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以及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等共30余支基金,累计管理资产规模近百亿元……短短8个年头,京道基金取得的成绩可以说不俗。
作为联合创始人之一,总裁张屹磊笑说,他们几个都是“外来的和尚”。2011年,分别在北京、上海、香港的他们,看中了厦门这块“投资洼地”,一拍即合,来到了厦门。
2011年,两岸金融中心启动建设,从软件上来说,需要构建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,金融机构、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等都必不可少。“厦门是一个民间资本相对充裕的地方,但是专业的、规范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是比较匮乏的,我们都认为,在两岸金融中心建设的背景下,这是我们的一个机会。”张屹磊告诉记者。
中国的创投行业和私募行业是从2004年开始陆续参照发达国家风险投资模式发展起来的,在2008年左右进入相对快速的发展期,2010年创业板开启,2013年左右各个地方政府开始大力发展政府引导基金,这个行业迎来一次快速发展。也正是选择在“十二五”开局之年、私募行业两波快速发展期间,京道基金应运而生,成为厦门第一家公司名称里冠“基金”二字的公司。
思明执行政策快速有效 企业发展没有后顾之忧
当时,厦门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比较匮乏,存在客观需求,这是京道基金应运而生的有利“土壤”。而政府支持创投、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政策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,政策落地执行是否快速有效,则是张屹磊和合伙人考虑的一个重点。
两岸金融中心,从空间建设的次序上,是从思明区开始,因此,一开始张屹磊就把办公场所定在观音山。“除了这个客观原因,思明区各项政策的落地效果和执行效率也让我们很安心。”
张屹磊表示,当时选择了思明区,也是企业稳健发展的基础。他告诉记者,作为招商引资进来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,管理的主体较多,需要的是速度和效率,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就很重要。“注册新的主体时基本上都有街道安排的专人帮忙对接相关部门,企业只需准备好完整的材料,节省了公司很多时间、精力,对外地来到思明区人生地不熟的企业来说是非常好的服务。”
在政策落地上,思明区的力度也让张屹磊和合伙人没有后顾之忧。“有些地方的政策很诱人,但执行落地时却变成了一句空话。”张屹磊说,“这一点思明区也没让我们失望,关于支持和鼓励私募股权基金和创投基金发展的各项政策,如税收奖励、住房补贴、高管子女就学等,落地迅速有效。”
这些年下来,京道基金设的管理公司有十来个,管理的基金有数十支,管理的市场规模将近百亿元,这些基金和设立的机构绝大多数都放在厦门。
改革开放伟大时代 让企业走得更稳更快
京道基金下设智能汽车、环保新材料、航空军工、新一代信息技术四个专业投资团队,被投企业涵盖动力电池及新材料、智能汽车、集成电路、量子科技、环保设备等领域的龙头企业。
2012年,京道基金入选国家新兴产业创投基金管理机构;同年年底,入选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战略合作PE机构,合作设立天能新能源汽车基金。这是京道基金发展的两个重要节点,此后,京道基金走得更稳更快。
盛名之下,张屹磊显得比较“保守”。他说,公司的发展是比较稳健的。“也算是无心插柳吧。”张屹磊表示,京道基金的成长实际上是口碑的传播,公司总部位于厦门,闽南的投资人会近距离地观察这个团队是否专业、做事情是否负责,经过观察之后,他们愿意把钱交给公司来投资。而公司也是不停地在其关注的领域深耕,去发掘一些比较好的项目,力求在降低风险的同时,又能为投资者带来高收益。
“说到底,我们还是要感谢国家和这个时代,只有在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家和改革开放带来的伟大时代,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里,才会涌现出这么多好的投资机会,也才让我们企业得以发展。”张屹磊深有感触。
本文转自:海西晨报